<strong id="g6soc"></strong>
  1. <th id="g6soc"></th>
    1. <dd id="g6soc"></dd>
      當前位置:首頁 > 教案教學設計 > 物理教案

      《歐姆定律的應用》教學反思

      日期:2022-06-20

      這是《歐姆定律的應用》教學反思,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12月10日下午,工作室全體成員在舊縣中學開展了一次研討活動,活動中上黃中學袁瑤蕓老師開設了一節公開課,供全體成員觀摩、研究。課題是九年級第十四章第四節《歐姆定律的應用》,本節內容是九年級上冊的最后一節,是學生在學習了第十三章、第十四章電學基本知識及歐姆定律基本電學規律后的電學知識綜合運用,是一次理論指導實踐的過程。

        聽課后的收獲:

        1.導入直接、簡潔,但不失懸疑。袁老師展示一個用紙封閉住的電阻,讓學生猜測電阻值的大小,問有沒有辦法檢測。直接讓學生進入對已知電學知識的回顧、搜索、重組之中,進而進行引導分析,進入新課的教學。這種課堂的導入雖然沒有花哨的游戲、漂亮的視頻或者動畫等等,但很直接,省時又讓學生深入思考,還很樂意,因為活動簡單,明確,每一個人都可以參與,所有我覺得一個針對性強、簡潔有效的課堂導入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很重要。

        2.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視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是一節學生實驗型的教學,需要學生參與實驗原理的分析、器材的選擇、電路的設計、電路的連接、數據表格的設計及數據的記錄、數據的處理、結論的總結等等多個環節。在每一個環節的教學中,袁老師都是用一個個簡潔的小問題引導學生去注意、思考,進而引領學生一步一步將實驗往深處發展。例如,在電路設計部分教學時,學生已經畫好了電路圖,袁老師讓學生觀察思考:如果電路中沒有滑動變阻器,這個電路能不能測出電阻呢?電路中的滑動變阻器是不是多余的呢?如果不是多余的,那它在電路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3.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能靈活地進行知識遷移,在對比實驗中進行新的物理知識教學。本節的課第二個大的環節是用“伏安法”測小電燈的電阻。袁老師沒有急著讓學生開展實驗,而是讓學生先總結回顧上一個時間,強化注意點,想想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再比對一下兩個實驗在設計和操作上有沒有不同的地方,學生完成第二個實驗非常迅速。在對第二個實驗數據的處理老師只是問了,為什么電阻值不一樣呢?學生馬上就能想到是因為燈絲溫度變化了。老師接著問,現在還能不能求平均值呢?不能。學生這個更明白為什么定值電阻可以求平均值。

        4.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均由較強的親和性和課堂駕馭能力。外校借班上課,教師對學生不了解,學生對教師不了解,也許有人會說這樣有新鮮感,課更容易上,一定程度上是這樣的,但在相互不了解的基礎上,要能很好的駕馭課堂是由一定的難度的。袁老師的教學語言很隨和、親切,一直在調節課堂氣氛,學生的思維方向和注意力始終被袁老師掌控著。

        一點建議:

        1.應充分利用板書的作用。板書是將課堂教學內容最直觀展示的途徑。教師聽課大腦中最后肯定會將這節課的主要內容進行梳理,但學生很少會這樣做的,學生需要的是眼睛能看到的清晰的展示。本節課是實驗課,我想應該在黑板上很有條理的將整個實驗過程展示出來,最后下課時,黑板上應該是“伏安法測電阻”的完整的實驗報告。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電路、實驗步驟、實驗數據、實驗結論等等。教學要求雖然不要求學生去寫實驗報告,但教師應該有這個意識,也要讓學生知道物理實驗是嚴謹的。

        2.滑動變阻器在實驗中的作用以及什么時候可以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是教學的難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怕學生不理解就拼命的講,往往是越講越復雜,有時把自己都繞進去。我想對于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不妨剛開始設計電路時就沒有它,就讓學生去測,這樣也是能測出電阻的,但只要問一下學生這樣做有沒有問題,學生馬上就能明白做一次實驗不行,那么怎么才能實驗多次測量呢?可以增加電源電壓,可以加滑動變阻器,讓學生考慮哪種更方便實用,這樣學生通過一個分析并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滑動變阻器作用的理解可能更深刻。

      幼兒園學習網 | 聯系方式 | 發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strong id="g6soc"></strong>
      1. <th id="g6soc"></th>
        1. <dd id="g6so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