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id="g6soc"></strong>
  1. <th id="g6soc"></th>
    1. <dd id="g6soc"></dd>
      當前位置:首頁 > 教案教學設計 > 物理教案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第1課時說課教案

      日期:2022-06-20

      這是《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第1課時說課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叫江緒華,來自求精中學校,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第1學時),課題選自高一物理第三章第六節(教材P58-61),下面我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分析、學法分析、教學程序、板書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牛頓運動定律是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的基本規律,是動力學的基礎;本節是力的知識,運動學知識和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解決動力學問題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為學生學好整個物理學奠定基礎。

        以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提出如下三維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知道已知受力情況求解運動情況的解題 方法,進一步學習對物體進行正確的受力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總結歸納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例題變式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和合作學習的能力,通過例題示范讓學生學會畫受力分析圖和過程示意圖,培養學生分析物理情景構建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問題探究培養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養成積極思維,解題規范的良好習慣;

        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蘊含著物理知識,物理來源于生活,再從物理走向社會,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3、 重、難點

        (1)本節為習題課,重點內容是選好例題,講清已知受力情況求運動情況的方法。

        (2)應用牛頓運動定律解題 重要的是分析過程,建立情景,抓住運動情況,受力情況和初始條件,依據定律列方程求解,但學生往往存在重結論,輕過程,習慣了套公式得結果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 習慣,建立,掌握方法是難點。

        二、學情分析

        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來處理教材,讓課堂圍繞學生轉此前學生已有力的初步知識,運動學規律,簡單的受力分析,矢量運算法則,牛頓三大定律,本節將這些知識綜合應用解決,已知受力情況求解運動情況問題,培養學生科學 方法和良好思維的能力。

        學生在波及到不在一條直線上的多個力的合成可能是本節學習的關鍵,應加以突破。

        當物體經歷一個較復雜的物理過程,建立物理情景構建物理模型,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學生學習的障礙。

        三、教法分析

        本節將采用實例分析法、歸納法和講練結合法,通過例題變式總結受力分析 的方法,讓學生能夠正確快速的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

        通過例題變式培養學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維品質,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通過例題歸納解決已知受力情況求運動情況的解題程序,讓學生逐步習慣于時間題 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問題的物理情景后再動筆,并養成畫情景圖的良好習慣。

        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原則,本節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學法指導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調動課堂氣氛,贊賞學生提高各種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中能感受如何發現問題,并更多地體會成功的喜悅。

        鼓勵學生動手畫物體受力示意圖,運動情景示意圖,構建物理模型以達到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目的。

        五、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約2分鐘)

        (多媒體展示)日常生活中為了安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之間,保持必要的距離,安全距離是怎樣確定的?

        航天技術中指揮神舟飛船的科學工作者是怎樣確定飛船在任意時刻的位置和速度。

        這些都將應用本節所學知識從而引入新課

        2、新課教學(約35分鐘)

        首先通過牛頓第二定律的復習,抓住運動和力的關系是通過加速度這個橋梁為紐帶,由物體的受力情況依據牛頓第二定律求物體的加速度,然后根據運動性質、結合初始條件由運動學規律求物體在任意時刻的位置、速度,這就是動力學第一類問題的分析思路(多媒體展示)

        然后例題分析:P58例題1,重點介紹分析方法

        先確定研究對象采用隔離法對物體作受力分析,畫出受力示意圖,采用代數法求合外力,對物體進行運動情況分析畫出運動過程示意草圖產找出已知運動學量,明白待求量,由牛頓第二定律求a,由運動學公式和初始求解,介紹書寫答題規范要求,討論結果的物理意義,讓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出求解方法(多媒體展示解題程序)。

        (課件展示)變式一:4秒未撤去水平 牽引力F1,問物體還能滑行多遠?需時多長?

        此題類似生活中汽車剎車問題,通過讓學生分析物理情景,畫出運動過程示意草圖,學會分析討論結合。

        (課件展示)變式二:將物體與水平面間的支摩擦力4.2牛頓改為物體與水平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1,將牽引力F1由水平改為斜向右上方與水平夾300,情況又如何?

        學生探究不在一條直線上多個力求合力的方法,然后老師重點介紹正交分解求合力以培養學生歸納和抽象思維的能力。

        (課件展示)歸納求合力常見方法:(一)代數法(二)幾何法、(三)正交分解法。

        提問:如果將水平 面改為與水平夾300的斜面,上邊討論的問題又如何?

        全班左邊的同學探究斜面上的物體在斜面平等大小為15牛頓的牽引力作用F的情況;右邊同學探究4秒后撤去與斜面平行的大小為15牛頓牽引力F1,物體在斜面上滑到最高點需多長時間?

        學生自主求解,老師課堂巡視,最后用視屏展示臺展示學生的典型答案,討論此題 的結果。

        3、(多媒體展示)歸納小結本節內容(約2分鐘)

        4、(多媒體展示)作業(約1分鐘)

       ?、贂鳳60,練習五(1)、(6);

       ?、陂_放性探究問題:例題1還可拓展為哪些情況,請大家課后自編題目作好解答,下節課進行展示評比。

        六、板書設計(略)

        本節課就說到這里,請各位評委指教,謝謝!!

      幼兒園學習網 | 聯系方式 | 發展歷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

      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strong id="g6soc"></strong>
      1. <th id="g6soc"></th>
        1. <dd id="g6soc"></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