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20
這是《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第一課時教案,是優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教學目的 任務要求
1引導學生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速,初步認識聲音的傳播形式。
3探究身邊的聲現象。 重點突破 聲音傳播所需要的條件和聲音的傳播形式。 教具 音叉、小錘。 教學過程
引入 §1什么是聲音
泰坦尼克號中的主題歌曲非常動聽,男女主角的最后對白催人淚下,但是假如沒有聲音,把男女主角的真情對白改為手語,打手勢來表達,那感情表達的還能那么準確嗎?還能那么催人淚下嗎?
由此可見,聲音對人類有重要的意義,是人類思想與感情交流的基礎,并且與我們的生活也有密切關系。自然界也有許多聲音,既美妙又神秘。 提問 自然界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呢? 回答 獅吼、虎嘯、鳥鳴、青蛙叫、流水潺潺、呼呼的風聲。。。。。。 提問 那這些美妙的聲音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 探究并
舉例 讓全班同學都摸正在發聲的音叉然后討論回答,討論后再舉出其他聲音產生的例子。
注:讓同學自己探究,比如摸自己發聲的喉嚨。。。。。。最后看書上的圖片并填空。 總結 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引出聲源 定義:正在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soundsource)。 過渡 有聲源,有物體正在發聲,但是有聲源你就能聽見聲音嗎?你是怎么聽見聲音的?釣魚的時候大聲說話會把魚嚇跑,為什么? 學生發言 聲源振動發出聲音,在空氣中傳播,傳到人耳中,反映到人腦中我們就聽見了聲音。魚之所以會被嚇跑,是因為聲音由空氣中傳入水中把魚嚇跑了。 提示引導 聲音是怎么傳播的呢?以什么形式傳播的呢?大家看課本31頁后討論。 學生討論后小
組代表發言 聲源振動,引起空氣振動,最后傳到人耳。由于空氣振動形成疏密相間的聲波,就像水波波紋一樣有高有低。
結論:聲音以聲波形式傳播。
注:半數以上學生能說出此過程。 總結 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實驗探究 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還可以在哪些物質中傳播呢?有什么例子可以證明呢?請同學們討論后舉例回答。 學生討論后
小組發言 A:聲音可以在水中傳播。(例:釣魚時大聲說話會把魚嚇跑;把一根管子伸進海水下,可以聽見遠處船只航行的聲音;海豚在海中的叫聲能被人聽見。)
B: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例:在某一間教室敲暖氣管,一座樓的每個教室都能聽到敲擊聲;古代人打仗,先鋒官
把耳朵貼地聽一下,就能聽到遠處敵軍行進的聲音;在課桌一端很輕的敲擊一下,在另一端耳桌面就可以清楚的聽見敲擊聲,而不貼桌面就聽不見。)
C:真空不能傳播聲音。(例:月球上沒有空氣,宇航員不能直接對話,要靠無線電。) 總結 聲音可以在氣體,液體(如水),固體(如鋼鐵、木頭、土壤)等物質中傳播,真空中不能傳聲,但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我們把這些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稱為介質。 引出介質 定義:凡是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稱為聲的介質。 討論 百米賽跑時,小明先看到發令槍冒煙,后聽到槍聲。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若給你一個秒表,采用什么做法你能估測出槍聲從百米起點傳播到終點所需的時間?通過這種做法你能估測出聲每秒傳播的距離嗎?與同學交流合作進行回答。(見課本33頁) 學生討論結果 有同學可以說出s=100mt=從看見冒煙到聽見槍響的時間。聲速v=s/t,但有同學對未計算光傳播所需要的時間提出質疑,也有同學說光傳播速度極快,所以短距離內光的傳播時間可以忽略不計。 討論總結 聲速比光速慢的多,所以光速在短距離內傳播所需要的時間不計。故v=s/t此計算方法可行。 過渡 聲音既然是傳播的,那就涉及到一個快慢問題,也就是聲音有速度。介質有很多種,各種介質性質都不一樣,所以傳播聲音的速度也不一樣。大家首先看課本上聲速的定義,然后看一下表格中列出的聲音在各種介質中常溫下的傳播速度。大家看表格后得出什么結論? 聲速及其
影響因素 定義:聲每秒鐘傳播的速度為聲速。
影響聲速的兩個因素:介質的性質,介質的溫度。 學生看表格后
得出結論 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當中的傳播速度依次加快。
注:有半數學生得出了此結論。 本節總結 本節課主要講了聲的產生原因和傳播條件,聲的傳播形式以及聲速。本節內容與生活非常貼近同學們 家庭作業 探究聲是否有能量。(見課本34頁) 板書設計
§1什么是聲音
一聲音的產生。
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正在發聲的物體稱為聲源。水源聲源
二聲的傳播
1、水波
聲波: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2凡是能夠傳播聲波的物質稱為聲的介質。
3聲速:聲音每秒鐘傳播的距離稱為聲速。
聲速的兩個決定因素:介質的性質,介質的溫度。
4、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中的傳播速度依次加快。
第二部分:自我點評
在授課過程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腦思考,親自體驗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充當課堂的主角。尤其體現在讓學生探究聲除了可以在空氣中傳播,還可以在液體固體等物質中傳播。探究完聲的傳播形式、聲的介質以后,討論了33頁的討論:聲傳播有多快。充分利用了集體優勢,體現了物理學習方法中的合作交流環節。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探究、討論、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性和感性上很好的掌握聲的產生原因、傳播形式和傳播條件以及聲速等知識。授課方式與授課過程很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方法,并且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