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2-09來源:幼兒園學習網
這是小班游戲觀察記錄20篇,是優秀的幼兒園觀察記錄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
幼兒園小班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背景:
今天的“娃娃家”里可熱鬧了,客人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嘗著爸爸為他們準備的“美味佳肴”,忽然,只聽“砰”的一聲……
游戲名稱
玩“辦家家”游戲
教師分析:
在娃娃家游戲中由于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東西的方式來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這在小班幼兒的行為中表現得較多,原因可能是這一年齡階段的幼兒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時,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產生了不良的情緒和行為。游戲中出現這種情況 ,我覺得老師首先要正確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能馬上否定孩子,然后進行引導,學會用適當的方式來表達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讓孩子知道生氣以后要把自己生氣的原因講出來等等,讓他們在游戲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關系。
幼兒園小班游戲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2017.9.27
觀察地點:小五班教室
觀察幼兒:(小小)
觀察實錄:
午餐快結束了,大部分幼兒已經出去散步了,只見小小等三、四個小朋友仍在慢吞吞地進餐,我用眼神暗示他們稍快些。只見幾個幼兒馬上快速地嚼起飯來,只有小小一個人還慢吞吞地、不著急地、自顧自地悠閑地進餐,不時還玩弄一會兒。“小小,加油呀,你看只有你一個人了,需要我幫忙嗎?” 小小看了我一眼,終于說,我吃不下了。
分析:
張雨恩小朋友在班級中做任何事總是慢吞吞的,吃飯慢、穿衣慢、洗手慢。。。從不爭第一,有的小朋友甚至叫她小蝸牛。姥姥反映在家也這樣,似乎任何事也引不起她的激動。不過,她做事較仔細,不慌不忙,不易沖動,比較冷靜,喜歡思考,觀望。
反思和措施 :
一、“積極鼓勵”策略
運用集體榮譽感去激發思遠,讓琰琰抓緊自己的動作,為集體爭光,并長此以往地影響她,讓琰琰逐步形成新的習慣。
二、“感受代價”策略
我們與她家人交流,希望他們在家中配合使用此策略,幫助小小較快地完成一件事。“衣服穿慢了,影響去公園玩的時間”、“飯吃慢了,會錯過好看的電視”等,以此激發她盡快完成的目的。
三、“濽移默化”策略
經常玩一些“爭上游”、“爭第一”的競賽游戲,因為在游戲中孩子能真正體會“準確快速”的內涵,在孩子感受獲勝后的愉悅時逐漸遠離“慢吞吞”。
其實,個性的轉變與發展要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只要老師、家長能配合默契,能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個性,對待孩子不急躁,長時間地給予孩子良好環境的`影響,孩子一定會有變化,會成長得非常好。
我們期待著琰琰的變化,相信她一定會有好轉。
幼兒園小班游戲觀察記錄
觀察區域:美工區
觀察對象:
觀察時間:2017年9月23日
觀察背景:小班幼兒剛來幼兒園,在美工區里幼兒最喜歡玩的就是橡皮泥,因為橡皮泥可塑性強,幼兒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完成和滿足他們的想象,捏、揉、撕、拉、摁等簡單的手部動作就可以使橡皮泥發生許多的變化,而且橡皮泥對于幼兒的經驗要求不高,所以幼兒都很喜歡玩,在玩橡皮泥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很多的快樂,他們也會適當的和周圍的幼兒或者和材料發生一些互動。
觀察實錄:
喬張林和張筱兩個人坐在一起玩橡皮泥,看到我走過去,王皓民首先舉起了他做的橡皮泥對我說:“老師你看,我做的是小圓子”,師:“這個小圓子是什么啊?” 張筱:“就是可以吃的”師:“有一點像我們吃的粘粘的、圓圓的„”還沒等我說完,喬張林搶先說:“做的是小圓子”,于是喬張林也開始做起了小圓子,一邊做一邊展示給我和王皓民看。我對她說“除了小圓子,你還會做什么呀”,于是她把小圓子放在手中開始做起來,過了一會,她舉起一個長長的東西對我說:“看呀,我做的是面條,給你吃。”
分析幼兒行為:
1、在活動中,幼兒似乎有了簡單的交流,但還僅僅處于在老師引出的話題中而建立起來的
2、兩位幼兒都能主動地在老師面前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我走過去之前,他們兩個還是自顧自的玩,并沒有把自己做的作品展示給伙伴,也沒有給好朋友講解
3、幼兒的創作欲望較高,王依娜在看到王皓民的作品被老師認可之后,也爭著開始做起來
4、鼓勵表揚幼兒良好創作行為,并引導幼兒除了向老師表達之外,也可以和小朋友們說一說。
教師支持行為:
1、 在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的進入,給幼兒一些鼓勵的話語。
2、 在激勵幼兒的過程中可以給他們一點建議來開拓幼兒的思維,因為經驗有限他們有時會不知道要做什么,教師可以給他們適當的意見。
篇1: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區名稱:搭積木
幼兒人數:4人
游戲實況記錄
我們班的孩子,對搭積木的游戲還是很感興趣的,搭積木也是孩子們的天性。今日我就選擇了了班級中建構玩具中的一種,對孩子們搭積木進行觀察和分析,今日區域活動中參加建構區的幼兒有五名,朋朋是我們班年齡最小的,卻很快適應了我們這個團體。我對他的要求也稍微放松了些,可是搭的積木還是很形象的,把不一樣的大小的積木平鋪再一齊,他說是寬寬的馬路,我引導他,在馬路邊上還有房子呢?
教師指導策略
1、積木雖然是孩子們自我選的,不代表他們能對積木的玩法很熟練,教師能夠適當給予幫忙;
2、尊重幼兒的創意,讓幼兒說說自我做的是什么,幫忙幼兒理順思路;
3、適當給幼兒在創作中一些提議,幫忙他們完成的更好。
分析與評價
1、幼兒的想象本事雖然很豐富,可是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動手本事還是有限度的,小班幼兒更是如此。
2、教師在不違背幼兒的意愿下,給幼兒適當的幫忙,并找一找他們在活動中的創意點和不足之處。
篇2: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2015年3月16日自主性游戲時間。
觀察對象:小班幼兒霍依玲、徐侯優洋。
觀察重點:小菜場里幼兒之間的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情景
幼兒活動情景記錄:
今日娃娃家的媽媽霍依玲去小菜場買菜,她先到銀行取錢,站在銀行門口,沒等她開口,銀行的工作人員拿了一塊錢遞給她,她轉身就到小菜場買菜,到菜場她用手指指“魚”,營業員(徐侯優洋)拿給她,霍依玲遞上錢,營業員收下,霍依玲離去……這時我扮營業員(對顧客):“你好,你想買什么?顧客說:“我要買青菜。”我忙說“這種青菜很便宜很新鮮,只要一塊錢一斤,多買一點吧-----”顧客開心的說:好的。再見(幼兒教育m.qinzibuy.),歡迎你下次再來哦!之后我又扮演了客人和營業員進行了一番交流:“我想要買一斤蘿卜,這蘿卜新鮮嗎?要多少錢?太貴了,再便宜點-----以幫忙幼兒提高游戲主角的技能與行為。
行為分析: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異常是口語發展得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本事是在交流和運用中發展起來的。今日銀行和小菜場顧客和營業員發生簡單的交往行為。如小菜場里營業員和顧客發生了買和賣的行為,可是他們在買賣行為發生的過程中間沒有任何語言的交流,肢體動作的互動也十分簡單,一個給錢,一個拿魚??粗⒆觽冇螒蚶锇l生的一幕幕讓我覺得有必要對孩子們的游戲行為進行指導了。
教師后續支持:
當孩子的游戲缺少語言交流,浮于表面時,作為教師,能夠扮演其中的一個主角參與到孩子的游戲當中,或者作為一個觀眾安靜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細心地觀察孩子的表現,如果發現孩子有運用不夠恰當的語言或行為時,教師能夠在不影響孩子游戲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引導。另外,我覺得孩子遇到在游戲中的問題,教師要引導孩子自我去試著解決問題,而不能包辦代替,或者幫忙孩子出謀劃策,這樣,能提高孩子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
篇3: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后面還有多篇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觀察時間:9月21日——10月25日
觀察地點:教室
觀察對象:郝郝
觀察目的:
此刻孩子們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很容易養成一個不好的習慣,認為什么東西都是自我的,別人一動就會鬧,惹得家人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說怎樣就怎樣,一切都依著孩子。異常是小班的孩子,當她們來幼兒園應對那么多的孩子,如果還是家里的那種做法,孩子們就會發生沖突,為了讓孩子們不再任性,玩的開心,教育她們之間如何交往,是我們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由qinzibuy網www.colctrl.com網友投稿]
觀察實況一:
前幾天我讓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自我的玩具,郝郝帶了許多玩具,玩的時候有的孩子就想去玩郝郝的玩具,于是他們就發生沖突。郝郝一會兒來告狀:“教師,他搶我的玩具。”其實我早已觀察到,只要是有孩子一靠近郝郝,郝郝就會護著自我的玩具,她這樣護著自我的玩具的同時,自我也不能玩自我的玩具,于是我告訴其他幼兒,如果想玩郝郝的玩具,就要和郝郝商量好。能夠說:“我玩你的玩具好嗎?”當別的孩子說出來時,我用眼睛看著郝郝,郝郝想了想把自我的玩具給了別的孩子,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觀察實況二:
今日我剛把積木發給孩子們,一會兒茹茹就哭著來告訴我:“教師郝郝不給我玩積木。”我一看剛才我發給孩子們的積木,已經被郝郝收到自我的桌子上,我走過去問郝郝:“郝郝你說這些積木是誰的。”“是教師的。”(幼兒園的積木孩子們經常說是教師的)“這些積木是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能夠玩,如果你把積木放在你那里,那其他的小朋友就沒法玩了,是不是???”郝郝點點頭,就把積木分給了小朋友,我表揚了郝郝并且告訴其他的孩子,玩具大家一齊玩。
觀察分析:
經過和家長的交流了解到,郝郝在家里有時家里人不細心碰到她的東西,她就會大喊大叫,并且誰勸也不聽,家里人也拿她沒辦法。
此刻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時時刻刻以自我為中心,在家個個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所以養成了一個不好的習慣,有好玩的、好吃的東西不會和別的孩子分享,別的孩子想玩別人玩具的時候也不會說,只是看見喜歡就去拿。小班的孩子很容易發生這樣的沖突。
觀察指導:
首先,我給孩子們講故事《大家一齊玩》,讓孩子們懂得分享,明白僅有大家一齊玩才會玩得開心。
和孩子們進行討論,讓孩子們說一說把自我的玩具帶到幼兒園,應當怎樣玩?是自我一個人玩還是和其他小朋友共同玩。經過討論使幼兒懂得有好東西應當大家分享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要教孩子如何交往的方法,讓幼兒學會說:“我玩玩你的玩具好嗎?”或是“我們換著玩好嗎?”當孩子們不細心發生沖突時,教育孩子學會說禮貌用語:“對不起”“沒關系”“多謝!”等。
采用表揚鼓勵的方法:當孩子們遇到事情時,鼓勵他們想一想應當怎樣做,當孩子們把自我的東西分給大家時,要及時的表揚。期望家長配合教育,家長在家不能慣著孩子,用“冷處理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對待孩子的任性。當孩子無理取鬧時,甚至在地上打滾,媽媽能夠用不勸說、不理睬的方法,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這種行為。當孩子鬧夠了,你能夠和孩子說:“媽媽不喜歡哭鬧的孩子,喜歡懂事的孩子。”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此刻的孩子們比起剛來時好多了,明白玩積木時不爭也不強,同伴之間發生沖突事件越來越少了。在教師的引導下會說:“對不起。”“多謝”等禮貌用語。
篇4: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自主性游戲時,孫宇豐做了小超市的營業員,他坐在小椅子上,他娃娃家的爸爸思宇來買東西了,只見他把錢往超市的柜子上一放,然后說:“我要買水果,然后自我拿了個盒子,從水果籃里拿出水果裝進盒子里,孫宇豐幫他拿了放進去,然后爸爸拿著水果走了。
一會兒顧奕馳來到了小超市,“我要買水”,他一邊說一邊把錢給了孫宇豐,然后從貨架上拿了三瓶水放到籃子里,帶走了。
我問:“孫宇豐,這水怎樣這么便宜,一元錢能夠買三瓶啦?”孫宇豐說:“是的。”我又問:“剛才張思宇來買水果,你怎樣不問問他要買什么水果,都是他自我在拿,并且你也沒說怎樣賣???”孫宇豐就笑笑,不說話。
分析措施
孫宇豐喜歡玩游戲,可是他的語言交往本事較弱,在游戲中不明白具體如何玩,所以他雖然選擇了做小超市的營業員(幼兒園學習網qinzibuy.),可是做營業員時,他只是坐在位子上,小顧客來買東西時他就收好錢,而沒有和小顧客有很多語言的交流。
在游戲結束后請幼兒一齊來討論超市的營業員應當做什么?再請一個幼兒來當小顧客,請孫宇豐來招呼他,讓他有進一步的體驗。在游戲時,可再請一名本事強的幼兒做營業員,讓本事強的幼兒帶著一齊游戲,這樣能起到榜樣作用。同時教師注意關注,適時地指導,并適當的肯定他的行為,讓他能體驗到提高的歡樂。
篇5: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區名稱:戶外活動
幼兒人數:4人
游戲實況記錄
戶外時間到了,孩子們都進取參加游戲,這次游戲的目的主要是鍛煉幼兒的雙腳、單腳交替連續跳躍的本領。當每一個小朋友練習跳躍的時候,我發現快輪到薛楨楨跳的時候,他就會悄悄的跑到隊尾躲起來,就這樣有兩三次。“楨楨過來你試一試吧,”我拉著他來到了隊伍前面,在這時有小朋友說“教師他不會跳,他害怕。”楨楨聽了小朋友的話,用力掙開我的手又跑到了隊尾了。我在叫他時他就有意的躲開我或裝作沒有聽見的樣貌。游戲結束后,我來到楨楨跟前說“楨楨咱們倆一齊跳好嗎”楨楨聽了我的話,沒有做出反應。于是我就主動的拉著楨楨的手跳了起來。雖然跳的動作很笨拙,但在我的幫忙下努力地在練習跳,我就大聲的鼓勵他說,楨楨你很棒,你跳得很好,加油!楨楨聽我的表揚他了就更賣勁了連續練了多次。
教師指導策略
1、作為教師要用孩子的視角想問題看問題,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清楚了孩子在想什么的同時與孩子共同承擔不愉快的事情,讓孩子歡樂參加活動,讓孩子獲得自信。
2、多給膽小孩子的表現鍛煉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分析與評價
楨楨在班上是屬于膽小,不太合群的孩子。雖然膽子小,但他的自尊心異常強,當聽到小朋友否定他或說他不會的時候他就會回避問題甚至出現抵觸的情緒。
篇6: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區名稱:美美理發
幼兒人數:4人
游戲實況記錄
在開展游戲時候,我發現幼兒比較喜歡玩“理發店”,在理發店里我們和孩子利用廢舊物品給理發店添上了一些道具,如洗頭盆,衣服,
蓮蓬頭等等,幼兒對新東西很感興趣?;顒娱_始,我和幼兒一齊回憶了“理發店”游戲中的主要主角和他們各自的工作任務。游戲開始前,幼兒自我分配主角。我就讓他們分組商量,我不明白他們商量得怎樣,但要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在游戲過程中,和李璇扮演得比較好,黃紫思思當顧客時就很耐心地坐在小凳子上讓李璇洗頭,我看到李璇洗得很認真,“你洗得舒服嗎?”李璇問黃思思,黃思思也會回答:“我那里很癢。”等。
教師指導策略
如果教師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要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幫忙幼兒,讓游戲繼續開展下去。
分析與評價
這樣看來幼兒已經有了必須的主角意識和自我的主見,在游戲中,教師不需要一味地為孩子們解決問題,而是能夠把一些簡單的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自我動腦筋解決。比如在交流分享時能夠和孩子一齊商量如何讓理發店的生意更好,讓他們用自我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問題,這樣孩子在游戲中會更自主自由。
篇7: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區名稱:銀行游戲
幼兒人數:6人
游戲實況記錄
游戲開始了,孩子們紛紛都先到銀行里去取錢,取完錢,買菜的買菜,吃點心的吃點心,理發的理發,游戲開展得有條不紊。不一會,銀行工作人員就嚷開了“沒錢了,沒錢了,銀行里沒錢了。”“怎樣會沒錢了呢?”我走過去問。工作人員瑩瑩說:“都被他們取走了。”我走近一看,取款機里真的是沒錢了,我奇怪地問:“剛才還很多了,怎樣一下子就沒有了呢?”煜茜說:“他們每個人都要取好多錢了!”那可不,只見好多孩子手里都拿著一疊錢,一路在那里“逛街消費”呢!
教師指導策略
一、制定價目表,價格與銀行里錢上的數一致。“1元、2元、5元”
二、指導幼兒取錢時應當想一想你想去做什么?需要多少錢,就到銀行取多少錢。
三、引導幼兒了解菜場、理發店、點心店里賺了錢,這些錢能夠存到銀行里去。
分析與評價
在游戲不斷深入開展的過程中,孩子們根據已有的經驗,明白了買菜看病理發等這些社會行為都需要用錢。所以游戲開始時,孩子們首先是到銀行里去取錢。但至于取多少錢,取了這些錢準備取做什么事情,孩子心里是沒有目的的。反正多取點錢會方便些。所以出現了銀行里的錢被取空的現象。再有一個,孩子們對到銀行取錢買東西這一行為已不太陌生,但有了錢能夠到銀行存錢,卻沒有經驗。這就需要教師給孩子這樣兩點概念:一是“你想去做什么?需要多少錢,就到銀行取多少錢,不要多取。”二是“菜場、理發店、點心店里賺了錢,這些錢應當存到銀行里去。”
篇8: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區名稱:一瓶花
幼兒人數:6人
游戲實況記錄
今日午時我們班的美術活動是粘貼繪畫《一瓶花》。當我出示范例作品的時候,小朋友便不約而同地發出了贊嘆之聲:好漂亮啊!多美的花瓶啊!花兒也很好看呢??粗独髌沸∨笥丫鸵呀洰a生了動手的欲望,一個個顯出躍躍欲試的神情。
教師指導策略
要加強個別教育和指導,逐漸構成良好的傾聽、觀察習慣,并鼓勵他向周邊的同伴學習,努力調動幼兒多種感官進取投入到學習中,促使幼兒取得更大的提高。
分析與評價
在上述觀察中,雖然教師已經詳細講解操作方法,但發現該幼兒并沒有掌握如何快速剪紙屑的方法,可見該幼兒在學習中尚未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及專心觀察習慣,并且沒有時間觀念,不在意速度,對周圍小朋友的操作情景不注意也不會向同伴學習,這對孩子的發展十分不利。
篇9: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區名稱:理發店
幼兒人數:4人
游戲實況記錄
開學至今,班級幼兒的主角游戲已經開展了一段時間了,經過對孩子們的觀察,發現小朋友對一些游戲慢慢的失去了熱情,比如說:理發店。針對這一現象,我們在孩子中間展開了討論:我們還能夠開設一些什么店?經過和孩子們的共同商議,大家決定在原先開設理發店的地方開設一個手機專賣店,起了一個名稱叫:草莓手機專賣店。之后還孩子們繼續討論:草莓手機專賣店能夠賣些什么?應當有一些什么工作人員?如果客人想要的手機店里沒有,應當怎樣辦?有哪些材料能夠制作成手機的?手機店的營業員應當說些什么話等等的一系列的問題。在孩子們的共同商討下,草莓手機專賣店最終開張了,第一天,孩子們的興趣異常的高,店里的手機一會兒就賣光了,加工長都來不及加工和生產,在游戲講評時,讓孩子們自我說一說今日的手機店有什么問題,在下一次的游戲中應當注意些什么?
教師指導策略
討論:手機店里的手機賣完了,加工廠來不及做,怎樣辦?
幼兒自我解決的辦法:1、要打電話時,能夠打投幣電話,不要都去買手機。
2、增加手機店的工作人員。3、不要一進教室就買手機,能夠先玩別的游戲等等。
材料投放:增加手機店里能夠制作手機的材料。
分析與評價
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已經有了必須的主角意識和自我的主見,在游戲中,教師不需要一味地為孩子們解決問題,而是能夠把一些簡單的問題拋給孩子,讓他們自我動腦筋解決,這樣做既提高了孩子們的游戲本事,又能夠豐富游戲的情節,讓孩子們玩起來更加的有勁。
教師在游戲中發現問題,創設情景讓幼兒展開討論,支持了幼兒游戲的發展。
篇10:小班自主游戲觀察記錄
游戲區名稱:可愛的獅子
幼兒人數:5人
游戲實況記錄
今日的制作獅子活動資料是用不一樣材料制作獅子,張銘涵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獅子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么也沒有,怎樣辦呢于是,他選了一個一次性盤子做獅子的臉盤,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獅子的鬢毛,并貼了兩只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三只兇眼睛,之后開始做獅子的四只腳了,可是不明白為什么,他做著做著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說:“教師,我的獅子為什么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張子杰說:“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獅子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于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能夠做獅子的腿,困難解決了,他有開始做了,不一會,張子杰開心地對我說:“教師,你看這是我做的獅子!”
教師指導策略
做的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這是由于孩子的年齡特點所致,另一方面,教師應當在制作前,示范一下各種材料的用法,再供給一些范例,讓幼兒在制作的過程中有一個參考,不至于無從下手,由于時間原因,幼兒不能對各組材料進行一一嘗試,所以我決定把這些材料供給在動手角,讓幼兒嘗試用多種材料進行制作裝飾獅子。
分析與評價
從觀察中能夠出來,張銘涵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想象力也不錯,就是動手本事還不夠,遇到困難總喜歡找教師幫忙,盡管獅子是在教師的幫忙下完成的,但從她臉上開心的笑容中能夠感受到她正沉浸成功的喜悅中!
小班角色游戲觀察記錄
時 間
班 級
教師姓名
游戲名稱:好吃店
游戲目標:
1.幼兒喜歡參與角色游戲活動,對游戲活動感興趣。
2.建立并遵守游戲常規。
觀察目的:觀察幼兒對游戲材料的興趣。
參與游戲人數及持續游戲時間:4人,35分鐘
觀察實錄:
游戲時間已經過半了,可是小吃店里一個人也沒有,那里冷冷清清的。我看到黃卓在小吃店前猶豫著。走上前去:“黃卓,今天想玩什么游戲呢?”“我不知道要去哪里玩。”黃卓說道。我接著問:“那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小吃店今天廚師沒來,你愿意當廚師嗎?”“好吧。”黃卓緩緩地朝小吃店走去。光有黃卓一人不夠,我走到娃娃家,暗示到:“小吃店誰愿意去玩???”可是沒有人理睬,也許是幼兒光顧著玩游戲沒有聽見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門:“爸爸媽媽們,你們今天想去小吃店嗎?”這時,謙謙說:“好啊,去小吃店”。平時一直“光顧”小吃店的幾位女孩子也紛紛響應。其他孩子看看我,繼續自己的游戲。小吃店又迎來了這幾位“老熟客”!孩子們開始了游戲。
分析與措施(可針對目標達成度及材料提供的有效性等方面進行):
當幼兒對某樣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時,便能在活動中保持愉快的情緒,處于積極主動的探求狀態,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從今天孩子的游戲現場、孩子們漫不經心地擺弄道具等行為來看,孩子們對于今天的扮演的熱情不高??赡苁呛托〕缘甑膬热萦嘘P,燒烤對于我班的孩子來說,接觸到的機會比較少。以孩子的現有經驗,他們很難理解、接受這樣烹調方式。更難講對小吃店的游戲產生興趣了。對于一個相對缺乏經驗的游戲內容,孩子沒有熱情是非常正常的表現。
小班幼兒生活經驗少,對成人的依賴性強,他們喜歡游戲又不會游戲,有時他們迫切需要老師的具體指導和幫助。當老師扮演角色,成為他們的游戲伙伴時,幼兒會格外開心,當教師以角色身份提出意見,幼兒也容易接受。在小班,教師可以擔任游戲的主要角色或一般角色,也可以不固定角色,僅用游戲的口吻提醒幼兒,要根據需要靈活掌握。有了老師在游戲中的參與后,小吃店里經常能看到孩子們忙著做食物賣食物的情景。
《幼兒記錄觀察表3篇》:幼兒記錄觀察表第1篇觀察對象:浩浩對象年齡:5歲 6月觀察者:蔣瑩觀察時間:2018.5.8觀察地點:中二班區域觀察目的:鼓勵幼兒敢于動手創作美術作品觀察內容:幼兒在創意區的表現行為描述
《觀察記錄幼兒園3篇》:觀察記錄幼兒園第1篇 讓孩子理解分享與共享 觀察目的 孩子能否和同學友好的進行游戲 觀察目標 通過鼓勵,指導等方式,讓孩子理解分享與共享?! ∮^察記錄
《小班聽課記錄科學3篇》:小班聽課記錄科學第1篇小班科學活動《響瓶搖搖》聽課記錄及評課一、搖一搖,聽一聽,初步感受不同物體在瓶內發出的撞擊聲教師:桌子有什么?請你們搖一搖它們,會聽到什么?請每個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親親園丁】 版權所有 備案編號:粵ICP備14102101號